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对“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2-10-10

(2022年9月27日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优质、均衡、特色”的要求,以“打造一流高中集群”为抓手,完善高中布局、深化综合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涵质量,我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跑出加速度,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一是优质高中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松江新城建设重大契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华二松江、上外云间、华政附高已经落地,上师大附中已签订协议,优质高中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在全力引进、做好增量的同时,加强有机更新、提升存量,启动实施松江二中、松江一中改扩建,上师大附外中创办市特色高中,华实高中搬迁,立达中学初高中分离,松江四中扩建等项目,推动原有高中高质量发展。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深化“双导师”引领,持续推进卓越校长计划,名校长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实施“强师兴教”行动计划,开展骨干教师“四级六阶”分层分类培养,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三是教学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坚持精准定位、因校施策,基本构建与特色相匹配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各高中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推进高中教学联盟,推进区内外高中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组建了4所市重点高中引领的基础教育集团,形成立体化教育集团群。实施云间高峰计划,加强与复旦、华师大合作,建立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在中学生学术竞赛、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优异。高考成绩屡创新高,本科率、重点本科率逐年提升,2022年全区重点本科率达27.44%,考入清华、北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二、意见建议

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教育事业要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区在推进松江新城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比较显著,但对照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对照“优质、均衡、特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中教育资源紧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建设不断加快,我区导入人口还将持续增长,初中毕业生人数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此外,根据市教委要求,普职招生比从原来的60%提高到75%,现有高中经多年挖潜,已无法扩容。经测算,未来三年,我区每年至少需新增1所高中(14—17个班)才能满足需求。此外,由于动迁、土地修复等问题,一些学校建设进度较为滞后。二是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区高中新建以及高中班数的增加,我区高中教师数量还有不小缺口。目前,我区高中教育应配教职工编制数为1096人,实有989人、还缺编107人。同时,高中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也极大稀释现有高中骨干师资队伍,高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老师占比、高级职称占比还不够高,与黄埔、静安等传统教育强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三是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高中办学质量还不够高、特色还不够鲜明,对拔尖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强,还存在拔尖学生流失的现象。同时,随着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普职招生比例调整,叠加高中“双新”“双选”,对高中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师备课、教育装备、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区高考的本科率、重点本科率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为此,会议建议:

(一)引进提升并举,优化高中教育布局。积极回应松江人民对优质高中数量、质量的双重期盼,坚持加快引进与存量提升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继续加快引进力度。区教育局要加强与街镇、部门协调联动,优化城市规划、项目立项、资金配套等方面的审批流程,加快华二松江建设进度、上师大附中落地进度。加强与高校、市级优质高中沟通对接,落实好合作协议内容,在办学资源、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学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等深度融合、共享资源,避免出现“引牌不引资”。着力推动存量提升。加快松江二中改扩建、华实高中搬迁、立达中学初高中分离、松江四中扩建等项目进度,综合考虑松江老城教育资源布局、松江一中现有地块实际,尽快确定松江一中改扩建或迁建方案。统筹考虑浦南浦北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推动优质高中教育均衡布局。

(二)加大人才引进,建设卓越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松江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大人才引进。要充分利用好“五大新城”人才政策,及时调整完善我区优秀教育人才住房、薪酬、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政策措施,对特殊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一事一议,相关政策同步适用新引进高中、原有高中和区教育学院,避免出现区内教师不合理流动,同时要用足用好编制资源,不断提升吸引力。要主动出击,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积极吸引名校长、名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投身松江教育事业。强化培养提升。持续推进松江“卓越校长”行动计划,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松江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健全研修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坚持人才高峰建设与梯队培养相结合,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构筑松江教育人才高地。深化区域交流。探索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中教育资源联动机制,通过论坛交流、开设公开课、挂职锻炼交流等,积极吸收其他城市优质高中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区教师队伍水平。

(三)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利用大学高校、市级高中的资源优势,丰富学校选修课程、培育学校优势学科,持续彰显华二松江科技创新、松江二中生物数学、上外云间外语课程等办学特色,指导支持上师大附外中、华政附高、华实高中创建市级特色高中。持续实施云间高峰计划,完善拔尖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抓好五大学科竞赛布局,促进更多优秀学生成长成才。积极适应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更加关注基础薄弱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帮助他们适应高中学习、融入高中集体。围绕抓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化课程结构、深化课堂变革、细化评价体系,全力打磨好每一堂课,深入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升我区本科率、重点本科率。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利,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不断改进线上线下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教与学模式,着力提升线上教学水平。依法依规管理好民办教育,发挥好民办学校的作用,尽力满足家长的需求。

(四)加大保障力度,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我区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不仅仅涉及教育部门,还涉及发改、建设、规划、财政、人社等部门,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开展校园环境、特色课程专用教室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健全完善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

重点关注教师实际需求,落实好过渡公寓、人才安居资金,公租房等措施,缓解改善青年教师住房困难,使教师人才安居乐业。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年度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教师精神,不断提升高中教师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附: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实录。


 

附件:

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实录

 

钱秋萍副主任:教师校长的培训是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高中自身培训,以及市级培训、区级培训。目前区级培训主要由区教育学院承担,但受限于职称比例、绩效等原因,很难吸引优秀高中教师担任教研员,严重制约了教研员的指导培训成效。建议区人社局对区教育学院高级职称比例、岗位等级比例等进行一事一议、开辟绿色通道,为提升高中教师培训成效能够提供更好保障。

 

黄水平委员:近年来,松江高中教育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名校入户越来越多;二是教育资源布局越来越优;三是松江教育影响力越来越强,也为松江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光添彩。关于松江高中教育,有三点想法供参考:一是要注重数量和质量并举。既要有名校,更要有名气、有成效。二是引入人才和自我培养相结合。自我培养成本可能更低一点,这方面不能忽视。三是浦南浦北要联动。目前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浦北,不能忘了浦南,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议在浦南地区引进高中名校,这既有助于解决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有助于带动浦南发展,推动解决我区发展不平衡、交通拥挤等问题。

 

费薇委员:1.关于学生方面,要关注高中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的多样性。一是要尽快适应中招改革带来的学生生源结构变化。名额到区和名额到校等制度的实施兼顾了教育公平,但客观上造成了生源的多样多元化。不同的学生汇聚在同一个课堂,需要更加丰富、分层教学资源,让不同天赋和不同志向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也能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和最有效率的发展。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入高中课堂。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转折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引导学生对今后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规划,把人生的发展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选择、善于把握,并勇于对自己的选择的负责。三是建立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扶持制度。松江要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可以提前发力,从高中人才培养起步,给具备特殊天赋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让优秀人才在高中阶段脱颖而出,从而让更多的人才成长在松江,扎根在松江,贡献在松江。

2.关于老师方面,建议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科学的教师和校长培训培养体系。随高中规模迅速扩大,除了要继续加大优秀教师校长引进,更要注重内部挖潜,在存量中提质量。要加强教师和校长成长阶段规律的研究,形成分阶段、培训目标与课程的相对稳定的校长和教师的终身学习系统。可参照干部培训机制,建立教师、校长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如5年内集中或分段、为时一个月的带薪脱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和校长专业化素养,同时也减轻教师和校长的过重精神和体力负担。

 

朱永田委员:近年来,我区在提升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很显著,学生、家长获得感很强。结合调研情况,有两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持续加强引进高中的特色和内涵建设,做好下半篇文章。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华二松江、上外云间、华政附高,后续还将引进上师大附中,社会各界期待很高。在以往合作办学过程中,曾出现过合作方师资、资源投入不到位,导致出现“挂牌”现象,影响学校整体发展。优质学校的引进只是开头,希望要持续加强特色内涵建设,严格落实好合作协议内容,真正把大学城高校、市级高中的优质资源引进来、落到地,打造质量一流、示范辐射效应显著的高品质高中。二是关注基础薄弱学生。随着普职招生比调整以及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有不少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区教育局重视这类学生,指导督促各高中结合实际,提前做好预案,改进优化教学方法,推进均衡教育,让学生能够适应高中学习、融入高中集体。

 

杨辉兰委员: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略地,未来松江要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松江新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发展中,探索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中教育资源的联动机制,实现优质高中教育的融合。有两方面建议:第一个建议,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一是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中教育论坛,通过论坛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二是推进交流的任职,探索构建高中教育人才交流机制,通过开设重点学科教师公开课、短期挂职锻炼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师教学水平。三是进行特色课程交流,积极吸取其他城市的一些好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队伍建设经验。第二个建议,引进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优质高校附属高中资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覆盖9城市,除松江大学城外,其他城市的双一流学校资源也相当丰富,如浙江大学附属高中创办了昆明浙附中学,中国科大附属高中创办了中国科大附属附中高新中学。要握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优势,积极引进G60科创走廊城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内高校附属高中资源,为破解引进资源师资、人才方面的难题,走出一条新路。

 

张峰委员:松江一中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在是占地120亩,目前有38班1400多学生,学校的后续发展现在是面临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物理空间的受限,全校仅剩6间教室,改扩建加上金柏林地块的土壤修复,匡算需要3.9亿,而建设一所54班规模的高中预算大概为5.3亿元。因此,建议迁进松江一中到小昆山片区,这既能弥补我区西北片区高中学校的缺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建议在一中原址举办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松江一中的附属实验学校,既可以有效缓解老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紧张,也能确保松江一中优质资源辐射和学校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