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调研报告

2023-02-14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深入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当前就业稳定工作,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群团组织等了解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同时,专门赴杨浦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前期调研和思考,就如何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升松江整体就业水平,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我区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情况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我区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强化服务保障,着力营造“双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对照《关于深入推进本区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3315户,完成指标数133%;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大学生1657户,完成指标数110%。创建市、区两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其中市级7家。建立创业指导站11个,培育创业型社区14个,其中6个获评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

(一)实行政策扶持,坚实创业带动就业后盾。2018年起,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的操作细则》《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地房租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创业企业的培育,进一步拓宽了创业扶持的对象,加大了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支持,带动了更多劳动者的就业。

(二)建设示范基地,引领创业带动就业风潮。围绕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与评估操作办法》,实施基地动态的管理和效用的激励,有效发挥了基地载体对创业群体的集聚、引领和帮扶作用,目前已实现了从创业孵化示范基地0-15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有7家是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区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孵化总面积达12.8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组织2582户,平均孵化成功率为95%,孵化组织带动就业12721人。这些示范基地的建成,推动了创业企业的的集聚,方便了对创业企业的帮扶,起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

(三)聚焦重点人群,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聚焦大学生这个重点人群,区政府通过创业政策、创业见习、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创业教育“五轮驱动”,使得松江大学生创业工作在全市特色鲜明。通过首次创业开办费、社会保险费、担保贷款和贴息等双创扶持政策的的叠加,切实解决青年大学生创业成本高、场地贵、融资难等瓶颈问题。通过开发优质创业见习基地、各类创业大赛等等,实施精准化、精细化创业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的成功率。通过联合大学城各高校开展创业主题活动、广富林街道的创业大赛等,发挥松江大学城的应有效应,探索园区、社区、校区“三区”的资源融合,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优化发展生态,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品牌。积极引导鼓励创业氛围浓厚、条件成熟的街镇,结合区域发展,充分调配优势资源,创建“一镇一街一品”,新浜、泗泾、永丰、广富林、新桥、车墩等6个街镇成功获评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推进街镇社区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功能融合与联动发展,发挥“三区联动”的社会优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响“三区”联动品牌。另外,2018年以来,利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效应,举办了40多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和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有的项目晋级国赛并获得奖项,创新创业的典型不断呈现。

二、松江创业带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区按照《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2)》的要求,在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在全区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实现了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但和先进地区比,我区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譬如,杨浦区自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来,他们始终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的理念(三区联动指社区、校区、园区联动,三城融合指创城、学城、产城融合),着力营造“双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创造了许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杨浦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表彰奖励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有比较才有差距,松江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业的载体建设还不够。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区缺少为创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等公益性平台。缺少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试制研发、文化引领等关键要素组成的创业生态。实训基地规模小、项目少,没有形成苗圃——盆景——森林的成长链以及磁场效应。“三区联动”资源整合度不高,对接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合作项目相对较少。各街镇创业资源不平衡,农业领域资源更是缺少且限制较多等等。

(二)创业的闯劲干劲还不足。松江的本地“小老板”群体和邻居奉贤等区比,相对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松江这个群体创业的干劲相对不足。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我们的一些农民兄弟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一些赋闲职工等靠要,一些创成者想着守摊子。一些大学生容易纸上谈兵,缺少创业的决心,创业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没有长远的创业规划。我们的一些干部注重招商引资,愿意和有名气的大企业打交道,忽视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另外金融行业也缺乏对创业的金融支持,降低了创业的热情等等。

(三)创业的服务力量还不强。我们认为创业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多部门的合力支持,创业型城区建设单位不仅仅是人社一家,涉及到街镇社区以及许多职能部门。目前相关单位虽然实现了固定会议和信息共享,但在创业服务力量上缺少常态化的联动工作机制、缺少全方位的联动政策体系和政策互补,缺少常态化创业生存发展跟踪服务。另外我区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咨询和专业指导的创业服务队伍建设上、创新服务模式上还有所欠缺。另外在政策的服务上,特备是在一些配套政策的出台方面还做的不够等等。

(四)创业的宣传氛围还不浓。在听取意见时,有的创业者反映政府出台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等了解不多,社会知晓度不高等。总体上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创业典型的选树较少,缺乏社会的关注度。还有,创业观念引导不够。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生,热衷于考公进编,省力又有面子,不愿意干创业这项既吃力又冒风险的事业,没有形成正能量。

三、推动松江区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针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创业扶持政策落地,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要运用“一网通办”等手段,缩短补贴申请时长,加快落实开办费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初创期创业场地房租等补贴,减少小微企业谋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完善政策体系,政策要覆盖社区、校区、园区内的多元化主体,满足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加速期等各阶段创业者及创业组织的差异化需求。要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把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力推动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经常性地研究、检查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状况。

(二)打造创客服务品牌,强化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要联动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创业者等多方力量,打造“创服松江”的服务品牌。各职能部门要当好政策宣传员、补贴受理员、创业咨询师等角色,着力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创业企业发展送场地、送资金、送导师等创业的“源头活水”,实现创业服务零距离。要加快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公益性的服务平台。推进以人力资源服务和留学生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 ,涵盖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三)加强“三区”资源有效整合,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要抓住“园区、校区、社区”三大创业服务主阵地,充分利用特色创业型社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高校创业指导站在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方面的资源,强化企业用工供需匹配,拓宽就业渠道。融通各创业服务部门、高校、孵化基地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在大学城周边打造一个创业示范孵化基地。围绕松江区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九泗洞新智能制造示范区”“浦南乡村振兴绿色示范区”“南部科技影都城示范区”“佘山文旅创业谷示范区”“环大学城双创集聚区”“中山国际生态商务示范区”等六大特色创业型社区群,将全区的创新资源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入链接延展至基层,完善“家门口”创业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创业就业理念。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政策贯彻力度,支持园区、社区吸纳劳动者就业创业。要多形式多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以及微信、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平台,传播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营造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要转变就业观念,提倡能人、强人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在全社会形成敢闯敢试,敢当老板的创业就业的生态环境,让那些“得过且过”、“只要过得去”、“只想进编制”等群体的观念彻底转变过来。要激发创业就业热情,提倡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积极选树典型,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正面引领,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创业就业工作,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