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松江区居民小区河道水体整治的调研报告

2020-02-25

  居民小区河道水体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区居民的高品质生活息息相关,乃至与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2017、2018年,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调活水体、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手段,消除了240条劣V类水体,其中部分居民小区河道水体水质得到了较好提升。然而,按照居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还需亟待进一步提升小区的河道水体水环境。为此,城建环保工委组建了相应课题组,通过收集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调查、专题座谈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松江区居民小区河道水体主要针对流经居民小区内114个河道水体,是指不纳入市区镇村四级河道1341条段的其他河湖等。其中,流经居民小区的其他河湖81个及小微水体33个,“流经”统计口径为全部或部分条段在小区围墙内。

  (一)居民小区河道水体分布情况。

  经梳理,居民小区河道水体,共计114个,涉及11个街镇82个小区,分布如下:九里亭街道5个、方松街道39个、中山街道3个、广富林街道2个、岳阳街道1个、佘山镇3个、洞泾镇5个、九亭镇12个、车墩镇3个、新桥镇27个、泗泾镇14个。(见附表)

  (二)居民小区河道水体水质及护岸现状。

  经区水务部门现场排摸,114个居民小区河道水体现实情况如下:水质观感现状良好的河道水体93个、一般的16个,干涸1个;两岸环境现状良好的106个、一般的7个,干涸1个;管理效果现状良好的100个、一般的13个,干涸1个。

  (三)居民小区河道水体的形成。

  1.小区开发商自行开挖的封闭小微水体(景观水体)。例如,新桥镇同润小区内的水体长10米、宽1-2米。

  2.自行开挖水体与外河联通水体。例如,方松街道放生池小区河由开发商自行开挖,用二根涵管连接二里泾河。

  3.利用原有河道进行重新整治的景观河道水体。例如,九亭镇绿洲长岛小区河等。

  (四)居民小区河道水体管理责任主体。

  小区内的规划和设计都由开发商主办,住宅小区开发结束之后由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目前全区的所有居民小区河道水体,均已纳入“河长制”的管理范围。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担任二级河长做好日常管理。根据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区水务局负责行业指导工作。目前,松江区居民小区河道水体管理责任主体由小区物业任责任主体有111个,由街镇任责任主体的3个。

  二、存在问题

  居民居住小区内的河道水体水环境总体上还是不尽人意,也是12345举报热线上经常出现的内容,一些问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力等因素造成。

  (一)客观条件或硬件设施缺损。

  一是水体生态基础差。小区内水体大多为封闭水域,因水域面积小,长者几百米,短则几十米,河宽不足6米、底深不到0.5米,且多数为硬质河底,具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如,奥林匹克小区河、海立华庭景观河等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无补水设施或补水设施不健全。封闭河道水体难以补水,有的仅靠平时的雨水进行补水。如,中山街道W97爱丽雅小区景观水池SJW232常时间处于干涸状态;又如,放生池小区河虽有补水设施,由于放任自流,加之高速立交雨水泵站排水入河,水质时好时坏、不稳定。

  (二)河道水体清淤和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步伐滞后。

  河道水体常年累月需要清淤疏浚,但由于处于居民住房旁往往清淤难,清运污泥更难。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尚未全覆盖。据统计,全区632个小区存在雨污混流,截止今年6月仅改造完成了335个,通过验收103个。此外,对改造后的雨污分流后续管理跟进不及时,一旦出现急暴雨天气,大量污水仍有排入河中现象。

  (三)放松管理造成问题积累。

  一是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小区河道水体大都是房产开发商为了推销而设置的卖点,物业公司缺乏对水体管理的专业技能,加之对小区内河道水体管理养护不到位,久而久之,问题频发,群众居民不满意。如方松街道开元小区河等。尤其是部分小区内景观水体由于管理不到位,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不严,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

  二是需动用维修基金时很难统一广大业主的意见。按有关规定,小区河道水体需治理时需要动用维修基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业主委员会在征求业主意见时往往达不到决策的比例,不能动用维修基金。而地方政府如急事急办,动用财政支付托底治理又不符合现行规定。

  三是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小区河道水体虽然明确了管理责任主体,小区业委会或物业常无明确固定管理人员和水体保洁人员、职责不明,疏于管理。同时,小区河道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这方面工作涉及的区河长办、区水务、区房管部门及街镇等,亟需进一步厘清和整合职能,形成工作合力。

  三、建议对策

  切实加强居民小区河道水体的治理,提升水体水环境的质量,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继续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小区内河道水体整治全覆盖,实现居民小区河道水体“三无”(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的整治目标。

  (一)规划引领,科学指导,系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1.要有规可依。建议市级部门出台关于其他河湖(小微水体)的整治和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管理标准、行业要求、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

  2.要规划引领。不断修编优化水务水系规划,结合消除黑臭河道和消除劣V类水体三年行动计划,将小区内景观河道水体列入整治计划。对新辟建的住宅小区,规资部门、水务部门和各街镇应严格审核有关河道水体及小区雨污分流状况。

  3.要实时监管。借助“12345”、水务热线、网格平台、居委会巡查等渠道,小区河道水体无死角受控,及时做到问题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根据区水环境治理的目标,区水务、房管等部门要加强对小区河道水体治理的指导监管。

  4.要加强考核。由区河长办牵头,协同区房管部门将小区河道水体的保洁、养护等日常工作的实效纳入对小区物业公司的考核范畴。

  (二)控源截污,压实河长制主体责任,实现小区内水体整治全覆盖。

  1. 落实排查,完善基础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排查,由街镇、村居负责,对辖区小区河道水体进行全面排摸,摸清小区河道水体分布情况及产生原因,列出全覆盖、零遗漏的问题清单;核实并填报《小区内水体情况普查表》《小区内水体现场信息收集表》,建立“一点一表”台账,并做好信息更新。

  2.一点一策,全面推进整治。坚持标本兼治,制定《小区内水体“一点一策”整治方案》,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销号机制。可根据实际进行多点合并,联片治理。必要的话,区河长办、水务部门可会同区财政等部门,研究确定整治中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财政托底政策。

  3.落实河长制,压实各方责任。按事权划分,明确各水体责任河长、责任部门以及“治、管、养”三大基本任务,出台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河道整治后,明确小区物业进行保洁养护并做好相关移交工作,由小区物业落实长效管理工作,街镇及河长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将小区内河道水体纳入水面积控制,纳入中小河道管理养护范围,加强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推进纳管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继续推进住宅小区纳管制,对全区剩余的297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完成。一是把好方案关。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对每一个小区改造方案均组织专家论证和居民征询通过,确保改造方案科学合理。二是把好施工关。严格管材选用,项目都要进行质量、安全报监。落实第三方专业监理单位进行行业监管,各街镇对施工单位进行日常监管、指导,确保小区改造施工质量。三是把好验收关。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项目完成后,由区水务局根据市水务行业要求组织雨污分流专项验收。

  (三)综合施策,加强执法监管,不断提高整治成效。

  1.管控雨水排放口。各街镇要仔细排摸,建立“一口一档”信息,加大沿河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已经完成的截污纳管项目进行回访,避免污染回潮,及时处置。

  2.实施清淤疏浚。要针对小区河道水体的实际,优化清淤工艺,消除底源污染。加快制定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清淤机制,通过定期的工程清淤疏浚,确保河道水质常清常净。不断拓宽引水通道,做到有水必引、寸水必进。

  3.强化执法监管力度。水务部门要加大对小区沿街商铺的执法力度,对部分个体经营户私接偷接污水管道乱排乱放现象进行执法;房管部门要加强对小区物业的培训管理,强化监管,主动沟通,及时处置。以巡查督查、投诉举报、项目推进、例会报告、考核通报、媒体曝光等手段,全面提升小区河道水体的长效管养水平。

  4、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要结合小区实际,综合整治,系统改善居民小区河道水体水环境。遵循水生态系统保护完整性多样性等原则,尝试建设沿岸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态驳岸、培植水生植物等,努力修复和重建水生态,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功能。

  5、党建引领,营造全社会治水兴水氛围。水环境事关发展,也事关民生,保护水环境事关全体百姓市民的切身利益。发挥好居民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的作用,党建引领,建设“美丽家园”,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爱护水环境的意识,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环境治理,做水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不做水环境的破坏者,必将实现居民住宅小区河道水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责任编辑: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