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松江区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5-25

为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困难农户生活质量,更好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上海市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让困难农户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生活更加幸福。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成立课题调研组,围绕我区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听取区民政局、人保局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赴新浜、泖港、叶榭、石湖荡等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认真听取部分人大代表、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做法

截止2019年,全区共有农户36769户、107824人,初期申报困难农户3437户、6485人,占农村户籍人口5.96%。最终,市农村综合帮扶公共管理平台审核认定,我区2019年困难农户1488户、2692人,占农村户籍人口2.5%。2020年新增困难农户242户、409人。截止2020年7月底,首批粮油帮困劵(计人民币128.56万元)已经发放到困难农户。在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加强调查排摸,掌握困难农户基础底数。2019年,区民政局牵头负责我区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大调研、大排查工作。区民政局及时动员部署,召集17个街镇的业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任务,并将其列入年度重点推进工作。层层落实排查,区、街镇、村居三级帮扶工作网络对全区85个行政村及部分街道的农村户籍的人员,进行了调研走访和入户调查,并形成统计数据。

(二)认真分析研究,了解困难农户生活状况。为全面准确掌握困难农户数据信息,区民政局、农业农村委、国家统计局松江调查队等部门相互沟通、对接走访,仔细核对困难农户信息,了解全区农村常住居民的收入和增长情况,为困难农户认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参考。精准分析需求,通过排摸调研和一户一表入户调查,针对每个困难农户家庭的困难状况和需求,区分了就业帮扶、助医帮扶、生活照料等不同帮扶对象。范围对象全覆盖,不仅包括了目前农村生活的困难农户和42个薄弱村,还涵盖了凡具有本区户籍的困难农户,体现了农村综合帮扶的公平公正。

(三)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帮扶措施。一是做实政策衔接。为了与现行的政策条件和标准相适应,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和操作,2019年,我区先后出台了《农村生活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实施办法》《生活困难农户综合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生活困难农户综合帮扶若干事项的操作办法》等,涵盖了就业帮扶、助医帮扶、助学帮扶以及托底保障措施等各类帮扶措施,以满足不同困难对象的需求。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在困难农户认定标准上,做到有据可循,配套了动态管理措施,明确了“两审、两公示、一核对”制度,确保帮扶的精准和公平。三是科学综合施策。针对困难农户家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帮扶项目上体现“全”,有医疗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和托底保障四类十项措施;在帮扶设置上体现“活”,有针对就业帮扶的公益岗位推送也有岗位补贴和技能培训,有针对助医帮扶一般扶持也有大重病患者的专项扶持,有助学助教也有专项的教育服务;在帮扶需求上体现“准”,针对需求既有资金补贴又有实物帮扶,既有扶弱也有扶智,既有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也有对残疾人的居家养护服务等措施。

二、问题与困难

我区在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上,通过前期的大量排摸,出台了一些制度和措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与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的推进、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困难农户范围对象覆盖面扩大较难。目前我区生活困难农户综合帮扶的实施办法,是根据上海市农委相关指导意见拟制的。确认困难农户的主要依据参照的也是现行低收入家庭的审核程序、认定办法。但是,根据市农委“既要看、又要算”的要求,我区困难农户的对象范围必须达到本区农业户籍人口的“5%—8%”,而当前我区的困难农户主要为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体,其他符合条件的对象很少。如果要达到市农委的要求,就必须将更多的农户扩大到相应的指标范围,但是这又与当前政策有所冲突。

(二)困难农户认定审核手续繁琐、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新的政策实施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各项制度和措施制定需要仔细的考量。而困难农户的基础数据涉及部门多、个人情况复杂、差异大,无法全面掌握。如根据“上海市农村综合帮扶公共管理平台”对困难农户的信息录入的要求,有39项信息填报,涉及收入、财产、住房、土地等各方面,不仅民政工作人员不掌握,有些连农户自己也说不清楚,在信息排摸和补录时要投入相当工作的精力。加上新增人员(除低保、低收入者之外)还需上交市农委统一核对、时间拖沓太慢,影响帮扶工作进度。

(三)帮扶措施的力度、成效还不够明显。由于目前帮扶资金总量较少,影响了民政部门统筹安排。到目前为止,只落实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每户每月粮油券(每月72元,总计861元);粮油券发放时间跨度长,现已有9户困难人员因病故而销户,粮油券未能及时发放到位。目前粮油券由各街镇根据区里提供的统一模板,自行采购牛皮纸,自行彩色打印,自行裁剪,并填写相关信息,在操作上信息技术含量低,操作繁杂,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此外,现行很多政策只对低保低收入对象有相应优惠,并没有覆盖到全部困难农户,如何使用好农村综合帮扶的专项资金,切实让更多的困难农户受益,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四)社会参与力度不够,工作合力有待加强。目前综合帮扶工作的参与主体还主要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参与不多。而困难农户的帮扶需求却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特点,他们在护理照料、心理疏导、能力发展、物质保障等专业化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准确、客观地收集、分析、评估困难农户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帮扶工作针对性、专业性,需要予以重视。同时,由于农村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涉及农委、民政、人保、统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还需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三、意见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成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全面提升生活困难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摸清底数,做到精确帮扶。一是要对现有执行的相关文件进行必要的权威的文件解读,避免因对文件的误解导致基层工作上的偏差和失误,严肃工作纪律,严禁优亲厚友,提供虚假信息。二是要精准识别,找准扶贫对象,由市级层面协调后,借助目前低保标准,廉租房审核等排查,检索系统,对困难户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必要性审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把好事办好,减少基层一线“无效”工作,切实将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好。

(二)建档立卡,加强规范管理。民政部门应及时掌握、倾听基层一线干部和农民对“困难农户”认定和补充文件的反馈意见及合理化建议,严格财产申报制度,建立“一镇(街)一册子,一村一本子,一户一页纸”加快建立健全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实施信息化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进精准扶贫。对调查工作中虚报、瞒报、漏报以及因工作失职造成调查对象信息失实失真的有关责任人员,严肃依规依纪追责。

(三)用好资金,扩大覆盖范围。一是政府要支持帮扶基金正常运行和管理,让基金产生更大效益,确保每年有2000万基金收益,用于我区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尽量减少实物发放,以减轻基层工作负荷。二是要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比例范围,逐步放宽帮扶人员的认定办法,让更多的农村困难群众得到帮助,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三是要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利用大数据来完善困难户的退出机制,处理好法律和人情的关系,照顾好边缘困难农户,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困难农户的身上。

(四)凝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助推医疗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和托底保障四类十项措施,让制定的《松江区农村生活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实施办法》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评制度。二是要大力引导社会优秀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困难农户综合帮扶工作中来,提供工作岗位、助学助教、生活照料等活动。三是要引入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加强困难农户帮扶工作专业化服务和指导,全面带动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上新水平、上新台阶。四是要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困难农户脱困致富的内生动力。